什么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流动是通过“载体”一脂蛋白来完成的。通过化学反应粘接到低密度蛋白上的胆固醇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粘接到高密度脂蛋白上的胆固醇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通俗地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东西”,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坏东西”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患冠心病的概率就越大,在标准范围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高的话,患心脏病的风险就会降低,它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带进身体组织的主要“载体”,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将胆固醇从身体组中“带”出去。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高时,那就意味着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正在将胆固醇从动脉壁带到肝脏中。肝脏随后将这些胆固醇分子分解掉,最后将它们排出体外。这样动脉硬化也就不容易恶化了。
在我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诊断切点建议为: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40mg/dl)为减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一般认为无临床意义,可见于原发性高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a脂蛋白血症),并发现此群家族中长寿者多。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见于以下疾病:①脑血管粥样硬化、冠心病。②急、慢性肝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损伤等应激反应,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