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甘油三酯浓度改变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清甘油三酯是血脂测定项目里的一项重要的检验指标,甘油三酯测定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已经渗透并且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代谢改变等。正常人甘油三酯水平的高低受生活条件影响,其个体内差异及个体间差异均大于总胆固醇,且随年龄增加逐渐升高。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将血清甘油三酯分为三个水平:>2.3mmol/L为升高,1.7~2.3mmol/L为边缘升高,<1.7mmol/L为正常。
甘油三酯升高主要可见于以下疾病:①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②继发性疾病常见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胆道梗塞、糖原贮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幽酒、急性胰腺炎等。甘油三酯减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那么,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这一问题,以往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些研究发现,甘油三酯水平上升与冠心病危险呈正相关,甘油三酯升高常伴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也就是说,甘油三酯水平越高的患者,越容易患冠心病。虽然许多情况下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评估所起作用不如胆固醇,但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代谢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要注意的是,极高浓度的甘油三酯还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因此,血清甘油三酯增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